一、热点聚焦
1.宝钢降价 钢铁市场陷弱势循环
年中以来,中国钢材市场持续低迷,在往年的金秋消费旺季,现货市场的钢材价格再度暴跌,代表品种国庆节后的跌幅普遍达到15%左右。顺应市场走势,宝钢昨日宣布大幅下调12月产品价格,在头羊示范作用下,其他厂家将会纷纷跟进降价,这预示着中国钢铁市场已经进入了弱势循环。
从宝钢此次调价的产品分析,所涉及的产品大部分为市场竞争性产品,但也有船板、锅炉板和石油用钢管等品种板,反映了造船等下游行业已出现需求疲软。正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日前所表述,由于钢铁行业的下游用户范围广泛,所以更容易受到下游需求的影响,汽车和家电订单已经开始萎缩,工程机械、石油产品、造船当前还可以,但不知道能持续多久。徐乐江还指出,目前钢铁行业受到了中国经济本身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,对于钢厂自身,目前急需要考虑的是产品和原燃料的高库存如何消化的问题。
分析人士指出,2009年,钢铁需求将大幅放缓,未来钢价将持续弱势运行。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性来看,预计2009年粗钢消费增速仅为5.7%,远远低于2007年的13.8%。从下游行业来看,房地产、汽车、家电和造船等均面临下行压力,基建和农村市场尚且乐观。钢铁行业将处于需求下滑引发的钢价下跌,继而导致原料价格跳水,从而使得钢价进一步下跌的弱势循环,通过波及全行业的减产虽能形成暂时的供需平衡,但宏观经济的弱势运行将使得钢价面临持续调整的压力。预计2009年钢材价格全年均价同比回落17%,国际钢价亦陷入调整。
分析人士预计,在宝钢头羊效应的作用下,国内其他钢厂将会纷纷降价。渤海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马涛指出,宝钢作为国内钢市的风向标,在钢企纷纷限产保价的现阶段出台降价政策,从行业角度而言,将使得更多钢企再次掀起降价潮。
2.国土资源部报告:新一轮矿业衰退周期袭来
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的有关“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及战略对策”报告分析认为,自2003年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的矿产价格,从2008年三季度起,进入新一轮的矿业衰退周期。从目前情况看,这种价格回调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在三季度,特别是8月份以来,受产能释放、需求放缓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一些重要矿产品价格如原油、铜、铝等出现了降价态势,部分矿产品跌幅达60%以上,预计全年综合价格指数会降到130左右,新一轮的矿业衰退周期已经到来。分析指出,从目前情况看,这种价格回调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从长期来看,矿产品的需求还将呈上升趋势。
近年来,随着国内矿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,许多重要矿种的对外依存度呈下降趋势,但同时,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总体较低。国土资源部认为,针对当前情况,我国资源战略对策为:一方面要为石油产量小幅稳定增长、天然气产量较大幅度增长、煤炭供求平衡提供资源保障。另一方面,对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——降低紧缺矿产对外依存度,提高优势矿产国际话语权。
3.中国重要矿种对外依存度呈下降趋势
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21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座谈会上说,近年来一大批新矿产地的发现,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资源保障程度。目前我国铅锌矿的对外依存度由最高时2006年的30%,下降到现在国内产能已基本满足需求,扭转了过去依赖进口的局面。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从2005年的最高56.7%下降到2007年的51.7%,预计今年还将有所降低。钾盐对外依存度也从2001年的90%降到2007年的不足70%。铬铁矿和镍矿危机矿山深部的新发现,也将缓解我国90%以上依靠进口的状态。
汪民表示,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总体较低,70%以上的地区尚未开展矿产勘查或勘查程度很低,铁、铜、铝、铅、锌等十余种重要矿产资源查明程度约为1/3,近一半的资源危机矿山还有找矿潜力。随着勘查工作的有序推进,还将发现一大批新的可供开发的矿产地,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资源保障程度。
4.行业拐点初现 两不锈钢厂停产
昨日,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和广州联众不锈钢均传出停产的消息。据悉,张家港浦项不锈钢于10月13日开始停产,到目前为止,该公司尚没有公布明确的复产时间表。广州联众宣布从10月13日开始至10月17日止的停产检修,至今尚未有复产的消息。这是今年金融危机以来,我国首次传出钢铁生产企业停产消息。
广州联众的相关人员称,此次停产主要还是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。 张家港浦项公司的一位领导也表示,“需求低迷,大家都不采购。镍价格大幅下跌,金融危机爆发等因素,最终导致公司做出了停产的决定。”
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,“拐点已经出现。一方面,钢铁行业已经步入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;另一方面,也为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。”光大证券钢铁分析师指出,各个行业的重组机遇已经到来,钢铁行业也是。他指出,钢铁生产企业都比较大,钢铁企业的生产设备到技术都是很大的资产,但是,“大鱼吃小鱼”的效应还是会在这个行业出现。
5.需求下降+运力增加BDI跌出五年新低
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减少而引起的需求放缓,以及前两年大量订造新船的投放,国际干散货市场正面临着近年来最严峻的局势。象征景气度的波罗的海指数(BDI)连续多日大幅下挫,截至10月20日,已跌至1355点,这一点位已经跌至5年来新低,回到了2002年底的水平。
中国远洋方面表示,近期巴西淡水河谷坚持要提高铁矿石价格,与中国钢厂的谈判正处于僵持状态,因此发货量大为减少。而近日包括河北钢铁、首钢、山东钢铁等在内的大型钢铁企业联合宣布实施限产计划,限产比例达到20%,以缓解钢价下跌压力,也减少了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需求。此外,由于宏观经济疲软,国内火电厂的用煤量也出现下降,由此降低了煤炭的进口需求。加上从去年以来市场就出现的对于2009年新船大量投放引发运力过剩的担忧,BDI近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。
不过,中国远洋人士也认为,BDI市场不会无限期下跌,随着冬季取暖用煤需求的上升,以及巴西铁矿石谈判最终落定,市场需求会逐渐有所回暖,届时反弹也会出现。上述人士同时坦言,目前很难预测反弹何时到来。
二、宏观经济
1.着眼明年经济 国务院加快基建投资
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研究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,核准了公路、机场、核电站、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,并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、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。同一天,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前9月国内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310亿元,同比仅增长1.7%。刺激投资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,正成为各方期待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前三季度,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,增长27.6%,较1~8月增加了0.2个百分点,仍处于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,还不至于需要对现阶段经济需求面过于担心。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.7%,值得注意。
鉴于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已经跌至9%,投资被看作是撬动内需的主要手段之一。中央政府在最近公布的十项经济刺激政策中亦明确,将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,抓紧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,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在接受《第一财经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由于财政投入的时滞,从明年上半年开始政府投资将对经济产生作用,而且在明年两会之后至明年年中,可能还有更大规模的财政激励和税收改革政策,地方政府在财政投入上可能先启动。
不过,财政收入趋缓可能成为制约投资的主要原因。9月新公布的当月财政收入同比仅增3.1%,前九月财政收入增长呈前高后低及逐月回落态势。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对记者表示,尽管出台了十项经济刺激措施,但如何落实还需观察。因为很多政策都需通过财政税收资金来支撑,但措施中并没有涉及到发债或扩大财政收入的详细办法。他还表示,过去公有制经济占比较大,政府能撬动大量经济资源,但目前非公经济占总体经济的比例为70%左右,而且很多行业趋于饱和,政府明确对非公经济的投资导向政策对引导投资较为重要。
“国务院此次出台的政策,主要是针对明年上半年的。毕竟通过国家拉动内需,不会立刻产生效果。不过从短期来看,国家扩大基础设施投入的信号有利于市场信心的稳定。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说。从经济长远发展来看,夏业良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。“在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,国家已经采用了通过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。而通过这一轮的拉动,带动了市场对原材料、能源需求的激增,高增长、高能耗、高投入的问题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隐患。我们需要考虑,如何避免下一轮危机。”夏业良说,“在这次风波过去后,就需要国家考虑如何加快增长的品质和企业的技术变革。”
对于目前我国所面临的问题,夏业良持乐观态度。“我们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和银行存款,目前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外部,一旦外部压力减弱,国内经济就会有明显的起色。”夏业良说。
2.全球需求减少 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趋势未变
由于信贷紧张状况有所缓解,加上市场预期石油输出国组织(欧佩克)可能于本周宣布减产,国际原油近日应声上涨,代表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的CRB指数温和反弹。不过多数分析认为,由于全球经济前景预期恶化、需求下滑,商品价格反弹难持久,震荡下行格局没有改变。
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陈克新认为,全球初级产品中期价格行情弱势运行,主要是美国消费能力出了大问题。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实施后,美国总负债将达到或接近10万亿美元,几乎占美国GDP的70%,从而将美国债务推向195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因而一段时期内美国将处于消费“还债”阶段,这就使得今后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显著减弱。他认为,美国消费属于全球性最终消费,在世界最终消费中占据30%的比重,具有全球经济“火车头”功能,因为美国“消费还债”,最终消费能力减弱,势必使得世界初级产品需求一段时期内处于低迷阶段,这将极大抑制下一阶段初级产品价格行情。
三、企业动态
1.济南钢铁“随行就市”低价增发
今日,济南钢铁(600022)刊登公开增发3.8亿股A股《招股说明书》,公司拟募集资金收购大股东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资产,以实现集团本部钢铁资产整体上市。
此次增发收购资产主要包括济钢集团的热连轧厂、冷轧板厂、燃气发电完善工程、动力厂、运输部、自动化部及其他相关资产等。收购完成后,公司将形成中板、中厚板、热轧板、冷轧板为一体的完整的板材生产体系,生产规模迅速扩大,产品线得以延伸,产品品种结构将得到丰富,与集团关联交易大幅降低。
此次收购后,按2006年数据统计,济南钢铁钢材产量由收购前的495.75万吨到收购后的642.25万吨(不含重复材),2007年收购后的钢材产量则进一步提高到了737.96万吨(不含重复材),钢材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,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力。随着本次收购热连轧、冷轧生产线的潜力不断发挥,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,公司更具增长潜力。公司资产规模放大,公司净资产达55亿,目标资产净资产60.7亿,通过收购目标资产,公司净资产过百亿,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规模和整体实力。
2.方案24日上会 攀钢系整合打响收官战
攀钢系整合临近收官。攀钢系3家公司今日同时公告,接中国证监会通知,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将于10月24日审核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。
攀钢钢钒的总股本超过4亿股,按规定,如果大股东之外的流通股东所持股份少于15%,公司即不具备上市条件。昨日,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,上述时间点的选择非常微妙。如果此次审核能够顺利过会,那么攀钢系将会尽快完成整体上市。此间,投资者可能全部行使现金选择权,最极端的可能是,股份全部集中到鞍钢集团手中。由于三家公司的股价均低于换股价格,投资者行使现金选择权的可能性很大,这就意味着鞍钢集团需要拿出数百亿元资金来应对。为此,此前市场对于攀钢系整合方案是否会发生变化心怀疑虑,与之相关的股票和权证也曾经历非理性大跌。
昨日,有关市场人士表示,攀钢系整合24日上会在即,或许意味着整合方案不会再作修改,鞍钢集团方面也应该做好了“最坏打算”。他指出,如果此次顺利过会,攀钢系股票则还会有一定的套利空间。这或许也将导致攀钢系股票进一步上行靠近行权价格。